在家居用品中容易發霉的是木質的家具。引起家具木材霉變的真菌有木霉(Trichoderma sp.)、青霉(Penicill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毛霉(Mucro)等。木霉屬真菌中最主要的是綠色木霉,受這種真菌感染的木材表面呈綠色。青霉屬和曲霉屬真菌種類很多,晟常見的如黑曲霉,木材感染這種霉菌后,表面呈黑色斑點,有時連成片。
一般的木材被砍伐下來以后,需要先用防藍變劑防霉劑處理。五氯酚鈉(NaPCP)在我國一直用于防藍變防霉變已有50多年的歷史,而且抑制木材藍變、霉變和腐朽非常有效。但是,自從發現氯代酚類化合物中含有致癌的dioxin類化合物后,五氯酚鈉就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禁止使用了。從8O年代以來,世界許多研究機構進行了高效、低毒、無污染的防止木材藍變、霉變的保護藥劑的篩選、開發,篩選的化合物多達近千種。目前,得到大多數國家普遍認可的新的化合物包括:氰硫基甲硫基苯并噻唑(TCMTB)、甲叉雙硫酚鹽(MBT)、3一碘代一2一丙炔基甲酸丁胺(1PBC)、季鍍鹽[如: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銨(DDAC)]、八羥基喹啉銅、三唑類化臺物(如:azaconaz|e,hexaconzole)、百菌清(chlorothalonil)等
霉菌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環境。霉菌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4℃~30℃,溫度低于10℃、高于40℃真菌生長的速度都較慢。低溫不能致死真菌,只能起到抑制作用,使其休眠。高溫可殺死木材中的霉菌。在木材含水率超過20%時,霉菌即可緩慢的生長。在木材濕度達35%以上時,霉菌會大量繁殖。
生材在常溫下其約束水約占其全干重的30%,其他的水份除了極微量的水蒸氣外,全部為自由水。以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為例,其原始含水率約60%左右,大概一半為約束水,一半為自由水。臺灣杉(Talwanla cryptomerioides),因其原始含水率高達150%以上,自由水為約束水的4倍以上。生材在作了防藍變防霉變處理以后,還需要放到窯里經過干燥的后處理,才能成為可以制作家具的木材。窯內的溫度必須高于木材的溫度,干燥是由木材表面逐漸向內層進行。
家具容易發霉一般是因為潮濕,而且家具油漆的上漆次數過少,同時油漆的質量也有問題。另外也有可能是制作家具時木材上灑了水,或者是木頭是新的還沒干就做成家具。對于已經發霉的家具,可先用干布或干紙巾擦掉霉跡,再刷一遍清漆。如果用干布或干紙巾擦不掉霉跡,可用濕紙巾或濕布大力的擦幾下就可以了。
對于容易出現潮濕天氣的室內,可以進行除濕處理。但由于原木家具本身具有自動調節濕度的功能,所以不建議經常除濕,通常一個月除濕一次就可以了。在家具里可以放些橘子皮,在家里不顯眼的地方放一箱生石灰,可以去潮濕也可以消毒。室內也應經常的通風,下午是最佳的通風時機。陰雨天應把朝南或東南方向的門窗關閉,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也不宜開窗。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干燥的時候,開窗調節室內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