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藝名居(福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茅健
紅木家具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一直以來,紅木家具一直是作為一種昂貴的家居藝術品在小群體的圈子中流轉。尤其是明式清式家具,收藏家和高端人士視之為身份的象征,品位的體現。
就目前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紅木家具新國標出臺,人們對于這個被披上“傳統文化”外衣的家具種類,在現代社會中到底應該堅持古色古香走高端的“小眾”路線,還是降低身價向“平民”路線進軍,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紅木家具是否應該走“平民路線”?作為名藝名居(福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的茅健先生認為,紅木家具應該走平民路線,這是商業發展的驅使,因為紅木資源稀缺,價格高不可攀無法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只有成兩級分化,高端越高端,中低端產品走平民路線,這樣才能讓行業發展更健康有序。新材料價格貼近平民,這種相對便宜的紅木材料可以往“大眾化”的路線發展。茅健坦承,因為原材料的稀缺,有時候也讓企業左右為難。
紅木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談到市場和文化傳承這兩方面如何平衡時,茅健指出,少數企業生產高端的材質,如黃花梨、紫檀和大紅酸枝,因為其稀缺性,可以將此類紅木家具歸為收藏品或藝術品,而就收藏品或藝術品而言,其價格完全可以跟市場脫鉤;更多的企業生產中低檔材質,那就應該放低身價走平價路線,走進尋常百姓家,也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盡一份力。
最后,茅總呼吁,不管是哪種材質的紅木家具,在進入消費者家中,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對于每一套家具生產都要認真對待,保質保量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