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家具協會主辦、被譽為中國紅木家具業界“博鰲論壇”的“中國紅木家具發展大涌論壇”將永久落戶中山大涌鎮,并于3月14 日在大涌鎮紅木文化博覽城拉開序幕,現場來自國內紅木家具業界領袖、科研人員500余人展開“論劍”,共同探討中國紅木家具未來的發展路徑。
在中國經濟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紅木家具行業發展的內外環境也有了新的變化。站在改革的潮流中,如何御風而行?如何應對產業可持續發展與木材資源枯竭的矛盾?如何做好互聯網+時代冬紅木家具營銷創新?這都是業界關注的話題。
據了解,本次論壇以“紅木家具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設有“如何應對產業可持續發展與木材資源枯竭的矛盾”、“互聯網+時代的紅木家具營銷創新”、“設計創新與紅木家具發展”三大分論壇,全面探討紅木行業熱點問題,為中國紅木家具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尋找新動力、凝聚新共識。
在首輪主題演講中,亞洲家具聯合會會長、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高級工程師朱長嶺就傳統家具行業的現狀和前景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紅木家具產業未來應制定好行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抓住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進行供給側改革,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附加值。此外,借助社會設計專家進行聯合設計與開發,增加對設計人才的培養,通過設計水平的提高使紅木家具擁有更多消費者。同時提高申報設計專利的意識,利用法律手段保護原創作品。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任興洲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闡述了紅木家具的發展方向。她認為,隨著經濟下行和市場消費增速回落,近年紅木成交回落,出口下降,紅木家具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環節在于品質提升,對于紅木家具產業來說,重塑工匠精神至關重要,各企業以及地方政府更加注重以“工匠精神”推動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
“中國紅木產業之都”中山市大涌鎮黨委委員謝巧明表示,本次論壇涉及紅木家具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產業可持續發展與木材資源枯竭的矛盾、設計創新與紅木家具發展、“互聯網+”時代的紅木家具營銷創新等主題,為大涌紅木業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涌紅木行業也應時而為,創新轉型,拓寬發展前景,降低運行成本,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紅木大師級人才,提高商品價值鏈,同時繼續把工業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產業納入產業轉型升級工作一并推進,以紅木文化博覽城為核心,打造紅木文化旅游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