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16年TIF峰會在深圳舉行。中國家具行業領軍人物——楷模家具董事長徐國芳受邀上臺發言,以“戒狂、戒賭、戒虛”為主題對中國家居也進行把脈問診。
東莞楷模居品(COOMO)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對于家居業來說,2015年是在鼓噪聲中度過的,O2O、B2B、B2C、羊毛出在狗身豬買單、眾籌等新概念、新思維席卷行業,大家動輒“大數據、P2P、互聯網+、新三板”,讓這個深化轉型的一年充滿了浮躁的氣氛。
時至今日,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家居業轉型升級前途漫漫。作為企業老板,到了需要冷靜思考、反思的時候了。
戒狂——成功來得太簡單
第一個要反思的問題是戒狂。為什么現在的企業動不動就談融資、上市、新三板,貌似這是一條沒有風險的道路,有些盲目自信,甚至自負了。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
我國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差不多用30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100到150年的工業化歷程。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我國經濟存在三大洼地:市場洼地,物資極度匱乏;資源洼地,原材料價格很低;人力洼地,勞動力成本低廉,即是行業常說的“賺錢太容易了”,因此,造成了大家狂妄自大的脾性。
中國還沒有碰到真正的經濟危機考驗,目前行業也只是增速放緩而已,行業“沒有風險,沒有失敗”的認知體系仍然存在。實際上,由于短時間的高增長,缺乏足夠的工業化積累,企業發展問題已然凸顯。我國中小企業壽命3年左右,整個家居業百年企業一家都沒有。反觀國外,日本100年企業2.1萬家,200年企業3000多家,德國200年企業1560多家,我們與之相去甚遠。
由此可見,不是我們多厲害,而是成功來得太簡單。要改變行業無底線、無上限的亂象,真正實現突破,戒狂是第一步。
戒賭——重視工匠精神
第二個要反思的問題是戒賭。所謂“賭”,就是機會主義者,盲目求快、求大、求第一,缺乏對規則的尊重,缺乏真正的職業精神。
現在都在談日本和德國的工匠精神,談產業傳承,談百年企業,但能做到的企業少之又少,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一是抄襲、同質化競爭,大部分企業為了賺快錢、快賺錢,往往選擇市場熱銷的產品進行抄襲,導致市場上充斥大量劣質、同質的產品,損害市場體系。二是價格戰,為了更多的搶占市場份額,由于三大洼地的優勢,企業大打價格戰,飛揚跋扈。三是資本運作,上市是一方面,還有部分企業將企業利潤投入資本市場,甚至介入高利貸市場,一度造成“江浙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現象。
實際情況,我國家居業雖然有過萬億的產值,但是領軍企業的產值也有幾十億,沒有哪家企業在市場具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和能力。而所謂的“百年企業”的目標還有賴時間的考驗。
戒虛——最牛的炫耀是低調
第三個要反思的問題是戒虛。中國企業過度在意面子和榮譽,為了競爭不惜成本,大談愿景、理想、文化,缺乏低調、謙遜的精益精神。
日本企業注重傳承,強調本業,他們最老的企業誕生于公元578年,德國企業強調工匠精神,重視恥辱心,擁有2300多個世界級品牌。反觀我們,熱衷于政商人脈、榮譽地位,沒有幾家企業研究成本管理、流程管理、產品創新、客戶價值,造成了功利心極重的一代成功者,面對危機束手無策。
最牛的炫耀是低調,低調做人、低調做事。我最崇拜的企業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非常低調,他們用10%的利潤來做創新,而我們家具企業用10%來做促銷。今天的華為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和學習。
前段時間的“雙11”創造了900多億的銷售神話,家居業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我也發現許多成績不錯的貼牌企業拖欠著加工廠款項的問題,太多追求浮夸的數字,把互聯網神話化,這是我們應該警惕的一點,“+互聯網”,將互聯網當做一種工具和手段。
制造業的精神一定是務實的,對于“羊毛出在狗身豬買單”的思維,不能說錯,它講的是資源整合,但是,如果都想著做整合方,誰來生產“羊毛”。我們要做一個健康的企業,必須學習日本、德國的企業,“戒狂、戒賭、戒虛”,腳踏實地干實業,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