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雙葉家具專利維權家具業驚現高額索賠案
事件緣起是今年年初,雙葉家具負責人發現賴氏家具生產銷售的“床頭”、“四門衣柜”、“玄關臺”3款家具產品與自家產品在功能、用途、銷售等方面均存在相同之處。而早在2010年7月,雙葉家具就分別為其設計生產的四門衣柜、床頭和抽屜面板3款家具申請了“中國國家外觀設計專利”,并于同年12月得到授權。
雙葉家具認為,賴氏家具生產的這3款產品落入公司享有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涉嫌侵權,且仿冒家具出現后,嚴重影響專利產品的銷售。于是,雙葉家具以四門衣柜10800元、床頭3000元、抽屜面板2000多元的單價計算,按照每家店面每10天銷售一件,用一年的銷量乘以定價,再乘以凈利潤(一般家具的凈利潤在30%左右),最終要求賴氏家具賠償2512萬余元。
相關事件:廣州家具展曝抄襲門
第29屆廣州國際家具展覽會再掀抄襲風波,中招的是四海家具。3月22日上午,四海家具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藝家百年在內的四家企業在不同程度上抄襲了四海家具去年設計的產品。目前,四家涉事企業均已撤掉涉嫌抄襲的產品,涉事企業正在進一步協商中。據了解在四家被曝光企業中,屬藝家百年家具抄襲程度最重,其產品簡直就是四海家具專利產品的“孿生兄弟”,另外三家展出的產品也均有80%以上的相似度。四海家具表示,四海正式狀告抄襲程度最深的藝家百年,其余三家,僅是予以警告處理。
涉嫌抄襲的藝家百年承認自己所展出的部分產品抄襲了四海家具“卡芬達”系列。藝家百年浙江廠家也承認是他們的疏忽,沒有及時把涉嫌抄襲的展品做一些處理。經過多方協商,藝家百年承諾現場將酒柜、五斗柜、床頭柜這三個涉嫌產品撤掉,并承諾在以后的生產制作過程中尊重知識產權的保護。目前,藝家百年涉嫌抄襲的產品已經撤場。
業界現狀:抄襲已形成完整鏈條多為外觀設計被侵權
中國家具業一直以來有普遍存在而又令人頭疼的問題——抄襲,而且越來越讓人無法忍受了!家具行業抄襲成風、屢禁不止,但由于目前我國對于家具業的新產品,只有外觀保護政策,令一些知名家具品牌的生產廠家在憤怒的同時也對維權之路表現出了無奈!抄襲已形成完整鏈條
瑪荷尼家具代表王猛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家具抄襲已經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系統的鏈條。每到國際重大展會,這些企業都會出國觀展,通過拍照、買版等方式,拿到新款產品的整體外觀,然后在其小工廠內進行仿制、生產,最后運送到店內進行出售。王猛表示,這類產品雖然外觀與正品很像,但品質卻有天壤之別,因為在工藝、功能等其他細節方面有所欠缺,一般來講,其價格也與正品相差懸殊。
企業不惜花費精力和金錢出國看展、耗費巨資購買正品家具,將抄襲發展成為完整鏈條,還是因為有利可圖。某家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購買一套中端正品家具的費用大約在5萬-7萬元不等,扣除企業拆解、投入生產所需的成本外,定價在2萬-4萬元之間,利潤一般能成倍增長。
企業維權艱難幾大要素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保護僅限于產品的外觀
這種保護僅限于產品的外觀,且只有產品外觀具有80%以上的相似率,才能被確認為抄襲或仿造了該產品的外觀,這就意味著,造假者只要略微修改產品的工藝、造型,就能很容易地避開侵權懲罰。此外,企業要想為自己的產品獲得保護,前提是該產品已經申請過外觀專利。
2、訴訟時間長賠償金額小
由于家具專利官司勝訴賠償金額相對不高、時間跨度較長等原因,一些家具企業面對專利侵權時,寧愿選擇私下和解。也正因為維權成本太高,在家具行業中普遍流傳著“餓死不要飯,屈死不告官”的說法。假如你為了一款產品和別人打場官司,前后至少要花一年時間,而你的產品生命周期只有半年,等官司贏了,你的產品也已經過時了。 原因解析:家具業模仿抄襲成風背后暗藏四大主因 家具業的抄襲事件也不斷發生,最近因為最高額索賠案的發生,讓大家又熱切關注這個話題,一起看看業內人士解析家具抄襲屢禁不止的背后四大主因。
3.家具設計研發成本高企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雖為家具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但技術人才質量與滿足社會需求相比,卻相差甚遠。
業內人士認為,許多企業的家具設計之所以仿冒叢生,都是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這些企業認為,與其高薪聘請設計師,承擔較大的成本風險,還不如到國內外家具賣場復制來得經濟快捷。
“企業開發一個新系列的產品,在前期需投入不少資金,從研發到投放市場的整個周期較長。況且新產品上市后未必成功,這也存在一定風險。中小型家具企業不敢也沒資本去冒這個險,都寧愿跟進和模仿大型企業的熱賣型新產品,撈一筆算一筆,進而形成嚴重的產品同質化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仿冒現象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扭轉。
4.專利申請既耗時又費力
“好多企業之所以不愿申請專利,主要是因為手續復雜,時間成本太高。”多年來一直堅持原創家具的業內某知名設計師說。至于手續繁復在哪,該設計師稱:“填個表都能折騰幾個月。表格和企業現有的東西并不對應,好多東西需要現編,既耗精力又耗時間。”
更讓她感到頭疼的是,家具外觀專利有2年、3年、5年的時效期限制。該設計師稱,她和團隊研發一個產品所需時間至少一兩年,如果再經歷漫長的專利申請過程,“真等到產品批量上市了,該產品的專利時效期也快到了。”
5.得不償失制約專利維權
消費者“花小錢買大品牌”的心理也為仿冒家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當仿冒行為被發現后,得不償失的訴訟成本也讓維權企業望而卻步。
中國家具協會原秘書長曹贏超表示,從目前來看,專利家具被仿冒后,真正走訴訟的企業并不多,“因為被侵權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專利產品市場覆蓋面不大,而訴訟成本較高,多數企業選擇放棄。而大企業或單個產品市場覆蓋面大的企業一旦被仿冒,多會選擇起訴,因為仿冒會給其銷售帶來很大沖擊。”
如何突圍:家具抄襲成風需遏制專家解析如何突圍
保護原創重在上游控制
杜瑪(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賴亞楠表示,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抄襲的家具不像盜版光盤那么容易識別,所以,從消費者層面抵制仿制家具并不現實。如今,仿制家具已成為一個產業鏈,要想真正解決仿冒問題,必須從產業鏈的上游著手治理。只要消費者在市場上買不到仿冒產品,那么仿冒產品自然也就無處生存。
其實,在近幾年的家居展覽會上也有這類情況發生,主辦方往往都采取了將抄襲者“請出”展會的措施。如此看來,家具圈已經逐漸重視這一問題,只是解決方案還不夠系統化。只有在政策上把控關鍵環節,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加快申請各項專利越早行動對自己越有利
企業須時刻保持維權意識,在商標、外觀等方面及時申請專利,切忌因小失大,對違法企業給予毫不留情的打擊。盡管有時通過法律維權比較滯后,但它對于違法行為卻是一種震懾,也維護了知識創新者的尊嚴。
據業內專家介紹,企業維權的方式有很多種,通過法律訴訟比較常規,同時企業還可以借助行業協會來維權。
家具業要集體提升創新意識
目前,家具業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國外知名家具巨頭也虎視眈眈地瞄準中國的巨大市場,中國的家具業面臨空前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從匯集了數百個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家具商場不難看出,自主創新、獨立開發、結合國人消費理念的產品始終在銷售和市場占有率上處于領先地位,而那些生搬硬套拿來主義的品牌就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拿來主義一是可能面臨成為被告的威脅;二是由于家具已遠離暴利時代,低價競爭、規模小,沒有自主開發能力的企業必然會被淘汰、洗牌、整合。
業內人士觀點匯集:
南京市裝飾材料商貿協會秘書長曲直: 光鮮外表難以長久立足市場
抄襲現象其實是家具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上世紀90年代,家具市場供不應求,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設計需求尚未達到一?個頂峰。而目前,隨著市場同質化現象的上升,未來家具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依靠設計。在這樣一個速食化時代,家具抄襲也是市場所致。雖然設計并非牽扯到產品的品質,但市場還是要尊重原創,走差異化路線以應對行業洗牌。
江蘇省室內設計學會副會長高祥生:抄襲潛在因素多?市場需統一規范
目前,市場尚無統一規范,家具抄襲源于多方面因素:設計師趕時間、缺少創作激情、原創成本高……首先,抄襲肯定?是不對的,但這也是現階段家具行業發展的特殊時期,適當的借鑒也是吸取前人的經驗,不斷加入創新,這與產品質量?本身沒有太大的關聯。對于消費者,盡量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因素來選擇。
中國家具銷售商聯合會南京分會秘書長桂建勛:尊重原創?走差異化路線以應對行業洗牌
抄襲現象其實是家具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上世紀90年代,家具市場供不應求,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設計需求尚未達到一?個頂峰。而目前,隨著市場同質化現象的上升,未來家具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依靠設計。在這樣一個速食化時代,家具抄襲也是市場所致。雖然設計并非牽扯到產品的品質,但市場還是要尊重原創,走差異化路線以應對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