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形式促進思想的轉變
學習是行業發展的基礎,盡管佛山乃至廣東地區的家具企業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也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但以往的學習總是存在一些盲目性,什么都學,而且什么流行學什么,往往不能學以致用,學習效率值得商榷。2012年的形式沖擊,改變了很多人的思維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思路,對于學習的目的更為明確,企業的經營策略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這樣的改變跟企業經營者的思想轉變是分不開的。
郭三桂表示:“市場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關鍵在于經營者本身的戰略和戰術,未來的家具市場絕對不會出現一手產品帶旺一個企業的局面了,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更為復雜的整體競爭,是資源的競爭,是體系和制度的競爭,考驗的是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據悉,伊麗百蘭的電子商務項目正在啟動,盡管電子商務對于企業而言仍然陌生,但企業堅持認為未來的市場份額,不能依賴于單一的市場模式和渠道通路,而需要走多元化的模式操作,電子商務是無法回避的模式之一。
錢浩龍將他的“發動機理論”娓娓道來:“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發動機,這是企業向前發展的動力所在,就像一輛車,發動機永遠都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縱觀國內外一些優秀的品牌,都是從某個區域或某個領域開始‘發跡’的,那么外銷市場就是我們的發動機,能夠為我們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源源不斷的動力,能夠為我們提供犯錯誤的空間,同樣,對于國內市場,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廣東的市場首先成為我們的另一個可靠的發動機。”
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有著近十年的家具行業工作經驗的許新國,對于當下的行業態勢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看到了很多企業主以及經理人仍在積極地行動和思考,讓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發生著變化,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比以往更卓絕的努力;憂的是,也看到了很多人才的流失,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才的頻繁更替將給企業帶來更為惡劣的影響,家具產業——特別是佛山的家具產業,需要人才,需要能夠與企業生死與共的人才。許新國拿家具和家電做了對比:“附近的一個家電企業我比較了解,盡管規模算不上最大,品牌也算不上響亮,但他們的員工,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都能夠做到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跟隨企業共同成長、榮辱與共,反觀家具企業則不然,高層管理者的變更也會帶來團隊的更替甚至瓦解,這對企業而言可能會是致命的。”
2006年,美國威士伯公司完成了對華潤的全面收購,這樣的商業并購行為也為華潤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據李漢達介紹:首先,變化來自于華潤的研發能力,在佛山成立的研發中心,引進了來自威士伯公司先進的技術人員、技術和設備,進一步加強了華潤的研發力量,同時研發中心面對的不僅僅是華潤以及中國市場,更為全世界提供技術支持,面對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打通了華潤獲取國際先進資訊的關鍵通道,這樣的幫助不僅局限于產品研發層面,更為華潤的經營模式帶來很多新的理念。
“未來依舊不容樂觀,但前進的步伐卻未曾停歇。”
08年的時候,金融危機也曾令佛山家具界人人自危,但是也同樣造就了很多逆勢突圍的企業,時至今日,很多企業仍在堅定不移地發展、壯大。在被問到如何看待明年的市場環境,嚴峻形勢是否仍會持續時,錢浩龍表示:“未來依舊不容樂觀,但前進的步伐卻未曾停歇。”
家具企業的發展必將發展到業務細分的時代,企業在分工方面也勢必出現集中的區別優勢,產品研發的外包、營銷托管、OEM等都是一種訊號,郭三桂表示,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建立總部基地,也已經有家具企業將營銷中心和工廠進行有效的剝離。這也遵循了一定的企業發展規律,未來家具行業會出現一些大的品牌,這些企業也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具制造企業,而是一種品牌運營企業,這要求企業有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有效地利用各個環節的專業資源。
今年的市場和行業情況的確不容樂觀,但賈迎軍認為,嚴峻的環境不是企業止步不前的借口和理由,反而應該是企業積極改變的動力。未來,米洛還將有更多的改變和創新,他表示:“目前電子商務的引進及運用已經提上了我們的議事日程,很多時候一提到電子商務,人們都會聯想到網絡銷售,其實電子商務是一個涵蓋很廣的概念和模式,我們主要希望利用電子商務的模式傳播我們的品牌,同時提升我們產品的影響力。”
在渠道拓展的過程中,許新國和他的團隊也逐漸發現了經銷商心態和態度的變化。以往的經銷商大部分是通過展會的平臺,去了解和認識新的品牌,只要幾天的時間,對企業進行簡單地了解,就能夠做出加盟的決定。而現在,經銷商不再坐等每年3月和9月展會的到來,而是更積極地主動尋找品牌,并通過一定程度的調查和走訪,去對意向品牌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牌的更換也更加頻繁。“經銷商也不再選擇坐以待斃,如果說以前選擇了一個不太滿意的品牌仍然能夠維持經營的話,那么今年的環境是不允許經銷商再去被動地等待了,大家變得更加理智和積極,加盟不再是一種‘沖動決策’,而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一種客觀考核和評價。”許新國表示。
當談及水性漆的話題時,李漢達表示了對于使用環境不成熟的看法:就國際范圍而言,水性漆的使用在歐洲和美國都已經相當成熟,據了解,國外在消費習慣及使用環境方面都同中國有著很大的區別,例如,國外消費者對于家具的表面處理效果要求不高,大部分消費者只對紋理、色彩有明確的要求;對于家具產品的使用壽命要求不高,2-3年的替換頻率屬于正常水平,所以對于產品表面的硬度要求不高,并且外國人有較強的動手能力,DIY是司空見慣的行為,基本很多小損耗可以自我維修;而國外的很多機構及政府對于家具的環保指標有較為嚴格的控制,這不僅體現在相關的政策發布,關鍵在于市場嚴格的監管。
反觀國內,消費者在要求環保的同時,更傾向于表面硬度高,以期其使用壽命越長越好,很多消費者對于家具表面的處理有著近乎執拗的嚴格要求,要求光滑、亮麗等。而這些恰恰是水性漆相比油性漆弱勢的方面。水性漆更為環保的知識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對消費者正確的引導卻還任重而道遠,需要企業、政府、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