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知名家居建材商家得寶七家店面歇業,一夜間撤出中國家居市場,此消息一經傳出,便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家得寶的黯然離場也昭示了一個事實,如今家居賣場的日子真的不好過。據相關數據顯示,僅北京一地,從去年8月份以來,各類家居建材賣場已有12家正式關門,而最近半年關門的就達到了8家,另外,還有5家商場正在準備搬遷或撤場。如此慘淡的經營現狀,讓人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家具賣場究竟怎么了?
家具賣場寒武紀 并非無跡可尋
這兩年,家具賣場發展徹底陷入了泥沼并非毫無跡象,究其原因,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樓市低迷引發蝴蝶效應。早在房產調控政策出臺之際,就有專家表示,與房產行業息息相關的家電及家居行業將同時結束蓬勃發展的勢頭。而這兩年整個家居行業的走勢也驗證了這一說法。在持續收緊的房產調控政策下,商品房的成交量持續低迷,進而導致家具等相關產品的需求大幅度萎縮。盡管有較為樂觀的專家表示房產調控使剛需住房需求得以釋放,同時國家大力推廣保障性住房為家居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在樓市持續低迷、經濟環境又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多數人對于家居行業的后續發展持悲觀態度。
二、瘋狂擴張埋下隱患。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家具賣場呈井噴式發展,運營商、渠道商和市場三方需求導致賣場擴張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跑馬圈地成了整個市場的常態。據了解,在我國一線城市一般家居賣場的面積8到10萬平方米,而杭州等二線城市的家居賣場規模已經可達40萬平方米,全國家具賣場的面積將達到1000萬平方米。
除了不斷擴大的賣場規模之外,這兩年來各大知名家具賣場在全國各地瘋狂地開設實體店面,全國門店超過100家的家具企業不在少數。
如此大躍進式的發展,弊端顯而易見,租金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讓無數家具賣場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喧鬧繁華的表象只是看上去很美。
三、新模式的沖擊。這兩年來電子商務的火速發展為廣大家具企業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2007年起,就已經陸陸續續有家具企業著力經營其線上平臺。從淘寶一家平臺獨步天下,到京東等多個第三方平臺逐步開放再到多個自主經營平臺的搭建,一些家具行業的后起之秀對傳統的賣場經營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賣場里的家具相比,網上出售的家具在價格方面往往更加具有競爭力。
從現實行情來看,無論是受樓市不振拖累、自身無序擴張還是受到新生力量的沖擊,家具賣場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電商興起,家具賣場困難重重
曾經有人將家具電商的發展比作是冰冷的固化業態遇到熱鬧的流動載體,而這種激情碰撞在2012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在這一年,家具電商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多家傳統家具賣場紛紛高調表示了其進入電商領域的決心。紅星美凱龍、金海馬等老牌企業的網上商城先后上線在業內引起了強烈的關注。然而,真正走上電商之路,并非易事。
阻力一,互聯網發展瞬息萬變,先機已失。美樂樂家居網CEO高揚曾表示,互聯網的游戲規則是快魚吃慢魚,而非大魚吃小魚。因此,盡管老牌家具賣場進入電商領域動作很大,但是整個市場已經初步形成,是否能夠適應全新的市場規則尚不清楚。
阻力二,產業鏈需調整。由于我國網購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低價”的代名詞,先期得到快速發展的家具電商也正是憑借著這一優勢在傳統大佬嘴中奪食,進而在家具電商市場形成初期定下了規則。此時傳統的家具賣場進入這一領域,需對其整個產業鏈條進行重新調整,要尋找一條使得經銷商、企業自身及消費者達到三贏局面的道路。
另外,投身家具電商,線上與線下的關系如何協調也是各大家具賣場需要思考的問題。
家具賣場并非窮途末路
盡管種種情況表明家具賣場發展已經陷入泥沼,然而其固有優勢使其并非在如今的競爭中完全處于劣勢。賣場可以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及完善的售后服務則是電商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成都的消費者王女士表示,網上家具價格雖然便宜,但是畢竟看不到實物,無法徹底放下心。王女士的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心聲。此時傳統賣場的優勢則得以凸顯。如何在以后的競爭中將自己的固有優勢保持下去,將成為決定家具賣場轉型電商成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