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病在職能單一化
劉其鑫:個人認為,就目前的家居賣場而言,其最主要的職能只有兩塊,一是招商;二是營銷。而歸根結底營銷其實是在為招商服務的,因為商場的利潤來自于租金,所以花了太多的精力在招商和營銷上,從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常規的經營考量。
目前家具賣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現有的市場需求下商場過于飽和,供大于求,導致經銷商經營困難,從而使商場的出租率受影響;二是同質化嚴重,無論是商場本身還是家具,基本都是同模式,沒有亮點,缺乏競爭力;三是營銷方式有待創新,老套的營銷方式已經難以刺激消費者;四是商場盲目競爭,市場混亂;五是部分商場為了提升出租率,忽視了目標客戶,所招品類雜亂,像個雜貨鋪,缺少精準的市場定位;六是商場內部經銷商競爭,自相殘殺,導致商場經營無序,內耗嚴重;七是服務意識和制度的不夠,雖然目前家具賣場不景氣,但除了前期的招商階段外,對已進駐經銷商的服務不夠,仍有高高在上的感覺,沒有從經營、管理上很好的為經銷商服務。八是家具價格不透明。
病在名不副實
胡衛東: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要回歸到能否給消費者帶來價值。反之,消費者就會離你而去。家居大賣場在某個階段對行業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行業發展階段都需要過程。時下,大賣場的高租金之下,一味的重視包裝,再給到消費者過高的價格之下,導致很多產品品質和產品本身所包裝出來的品牌形象名不副實。賣場追求高租金,為了招商而招商,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的格局和層次,沒真正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在哪里。繼續下去,崩盤是早晚的事情,可以預見的。
病在經營理念不明晰
高毅敏:我并不贊同那種賣場降租的做法。首先,著眼點一定不能放在租金利益上。當你的著眼點放在商戶和消費者身上的時候,利潤才會到來。一個賣場經營的理念決定了經營的方向,是靠什么來經營的,這個要分清楚。
商戶、消費者、賣場是共同的利益體。如果說以前做家具是小木匠,沒文化,門檻低,或者投入幾萬可以賺進幾十萬,現在做家具,若是還是以前的那種思想是注定要失敗的。現在的消費市場要求家具人要有現代的營銷思維,科學的管理手段,注重對門店氛圍的營造,團隊的建設,對市場的研究,對產品的了解等等。若是經銷商還以為賣場只要降租就可以賺錢,那不是長久的問題,不過是權宜之計,并不是長久持續發展的追求。
【診斷處方】
賣場如何自救
走商場自營之路是必然選擇
楊聚:家具與零售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商家無法對展示的產品有管控權。自營就是對商品的管控。只有管控商品,才能獲得更好的利潤差價,經營形式也更長久。我們商場未來怎么獲得生存空間?我們不提供商品,我們其實提供的是服務,我們把那么多的商品拿過來進行展示,服務好業戶和工廠,把服務的附加值增高,這是產品價值里必須包含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們賣場的價值所在,也是商場的核心競爭力。市場回歸理性后,留下的商場經過整合,為服務對象提供符合所針對的階層的服務。所以走商場自營之路,是必然選擇。
我感覺未來的形式應該是百花齊放,現有的商場會進行整合,逐步淘汰掉一下實力不足的商場,也會出現很多獨立商場或者純家具商場之類的獨立店。也可能出現小區里面那種臨時性的樣板賣場。還有網購,但是針對于家居來說,有的適合,有的品類不適合。還有的就是工程渠道或者設計師渠道。所以未來的家具商場的發展應該是發散性的,純業態如現在這種商場未來不會剩下很多,只有沉淀下來的才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