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三年,已有家具企業開始轉變觀念,向資本靠攏,以求做大做強。如紅星美凱龍在三年內兩度獲得風投的注入,共獲投資約38億元,喊出了2012年上市的口號;已經上市的宜華木業則通過定向增發,計劃從一個近乎全部依賴出口的外向型企業向逐漸以內銷為主的商業零售類企業轉型。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 ”,傳統產業要慎用,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集資而集資,往往得不償失。中國家具企業要引進的是戰略投資者,而非財務投資者,通過與戰略投資者在渠道、品牌、研發、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盡快提升自己。
酷漫居在對風投“求愛”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轉型,最終從傳統的家具制造商轉型為新型的兒童產業渠道門戶,對于其他的傳統家具企業,就是一個借鑒的例子。
十億和千億的巨大落差
中國樓市在過去一年繼續亢奮,帶動上游的建材和下游的家電等產業隨同蓬勃發展。不過,相對于格局已經大致穩定的家電領域, 同為房地產業下游及改善性需求行業的家具業, 發展速度明顯緩慢。
在家電領域,早已跑出了美的、海爾等千億產值的家電大戶。2010年,在經歷全球經濟危機和金融風暴的嚴峻考驗下, 美的整體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100億元大關,更立下未來五年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再造一個美的”,即年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的宏偉目標。
相比之下,中國家具企業的發展則遜色很多。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家具業的產業分散度仍非常高。據統計,中國家具行業的整體產值高達7000億元。在瓜分這7000億元市場的家具企業中, 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00多家,但是,跨過20億元大關的企業就很少。比如,龍頭企業之一宜華木業,去年前三季的銷售額為16億元,雖然按年增長了約一成半,但整體規模和家電巨頭相比,仍相差千里。
另一龍頭美克股份前三季的銷售額為16.4億元,按年增長了33%,但與美的超過千億的銷售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一年,中國的家具業的日子其實過得不錯。“2010年的出口市場比2009年提升了25%,但是2009年比2008年下滑了10%,所以實際上2010年是比 2008年提升了15%左右,可以說2010年已經恢復到歷史的最高點了, 這是很重要的指數。”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初步預計,中國家具的出口形勢今年仍呈現增長的態勢。在內需方面,家具業也有了新的拓展, 相當多知名品牌在深耕國內市場。
“2011年的形勢不會是一片漆黑,但家具企業正處于調整轉型期。” 王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