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廣州家具展
較大規模設計區的設立可謂是主辦方小費心思的一次“創新”,而如此偏僻的位置設定,卻又折射出其傳統商業思維的局限。從主展區走去設計區,近半小時路程,只要你嘗試一次,就一定能直觀地看出主辦方不過是把設計作為了某種噱頭,對接媒體也好,忽悠上層領導也罷,總歸這些不能直接產生較大商業利潤的部分,難以被真正重視和挖掘。
媒體區自然更加可憐,被設置于地下通道中,一切文化屬性的東西,在廣州展上通通被邊緣化,也因此,整個展會變得有些寡然無味。
“虛胖”——規模擴大背后的隱憂
規模的擴大本應折射出欣欣向榮,而廣州展此次表現出的狀態,不得不讓人捏一把汗。
外銷的疲軟,勢必讓本身強于出口的廣州展大受影響;橫向參展范圍的擴大,讓展會越發失去其鮮明個性和特征;面積的放大,卻像是有些虛胖和發福的中年人,淡化了斗志和創新的勇氣。
至于企業一直以來通過展會呈現新品一說,越來越多的企業反其道而行,只在展會現場展出概念或者極小部分新品,更多的是將意向客戶帶去工廠細細品讀。不得不感嘆這種方式讓展會變得尷尬而又無奈,世界上從未有如此大規模的展會,參展商萬分小心地展示產品——尤其是新品,也就是在中國這片土壤中,成為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行業法則。而與此相對立的是,如果只是投射概念,真的需要如此大的面積么?
不得不說,廣州展的“老本“的確還夠吃上一陣子,而在大型企業越來越調低展會比重的大小,中小企業越來越難從展會中獲得回報,代理商越來越認定參觀展會純粹是一次體力運動——與此同時,企業自身招商活動的策劃、渠道的拓展,乃至當前網絡渠道的不斷放大,如果不認真總結分析傳統展會弊病,不對自身價值實現提煉,塑造自身文化的靈魂,不努力實現實質的突破和創新,那么,“廣州展做大”不過會是曇花一現,甚至有可能,碩大的體量反而成為其最大的負擔。
注:本文由《深圳家具》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違者必究,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