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劍指貴州空白市場
然而,貴陽城區和六盤水這兩個地方已滿足不了潘柱升欲在全國做出一個“貴州模式”的家居行業的野心。“西南國際家居博覽城在其經營管理等各方面都是標桿,它的企業和家居行業也是標桿”全國家居協會前秘書長賈文邦這樣評價道。
這樣的“標桿”還需插得更高更遠。
“向重點縣城進發”成為潘柱升的后期市場擴張策略。都勻、畢節、遵義、安順、興義等二線城市已經成為潘柱升的下一個目標。
這是一個空白的家居市場。
都勻等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如今購買家居建材商品無不重蹈著當年貴州人到廣東購買家居商品的覆轍,雖然交通便利,一站式的服務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但是家居商品說到底不是幾十元的小商品,消費者需要反復琢磨對比,而這些消費者一來一往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都是不 可估量的,再者,如果消費者今天沒有遇到合適的商品反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何消費者不遠千里云集到西南國際家居博覽城來,為何當地沒有滿足他們的商品?敏銳的潘柱升再次發覺了,這如當年的貴州一樣,是一個空白的家居市場。
打開地圖,我們會發現,這幾個縣城包括貴陽和六盤水在內的城市呈環狀相連,這個鑲嵌在云貴高原的圓環正在一點一點的釋放著它的芬芳和光亮,逐漸浸淫和照亮著貴州周邊的地區和省份。翻開國務院下發的關于貴州發展的2號文件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地區名詞及關于它們在資源、旅游、交通建設上的出現率極高,政府關注,資源優勢,交通便利……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不斷挑動著潘柱升那棵敏銳的市場神經。
以貴州各地州市政府所在地為中心,進而形成家居產業的集散地,再向重點縣城進發,風靡全省,打造一個具有“貴州模式”的“巨無霸”式家居流通市場,這是潘柱升如今的胸中藍圖,也是他“西南國際”帝國的更遠目標。
家居業巨擘改寫貴州家居市場發展方向
看似平靜順利的市場卻也暗藏海礁,西南國際家居博覽城的空前大發展引來了其他投資商,這些如雨后春筍的大賣場不僅給西南國際家居博覽城帶來了市場分割的利益危害,還給大多數的小賣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大賣場的形成使貴州的家居消費市場一分為二:大型家居賣場適合經濟能力中等或者更高的消費者,本土小型家居賣場迎合經濟能力較為低弱的消費者。大賣場如領頭羊,既加強了自身實力的形成,又牽動了本土賣場的變革。
競爭,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必要的競爭能夠為某個特定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更好更快的發展。而你爭我奪的態勢無疑牽動了貴州家具行業的發展腳步,甚至提升了貴州整個家居行業的國際化程度,如今入駐貴州的家居大賣場同樣擁有著先進的管理模式,同樣擁有者shopping mall的購物理念,企業間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你有我也有”的單一概念,要想得到銷售優勢必須時刻保持“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發展模式,如此你便時刻領先于別的企業甚至成為這個行業內的翹首。而家具行業衡量競爭力高低的從來都是消費者的群體和數量,要想最大化地吸引住消費者的眼球,引進更多更優的國際化新品牌,使自己的家居賣場更加多元和高端,選擇多了,消費者也就多了。
價格是企業競爭的又一法寶。每到節日歡慶之余家居賣場都會打出比平時便宜且更加令人心動的價格,如此無非是讓消費者這個“漁翁”得到甜頭。這樣的局面改變了貴州家居市場家居商品普遍虛高的境況,以前只有少部分的人才有能力消費如此昂貴的奢侈品,而家居賣場之間的競爭,無疑擴大了消費群,也使得整個貴州家居賣場進入到品味高端卻價格合適的新高峰。極大地適應了貴州實地經濟的發展。
而本土家居賣場的前途又在哪里呢?他們開始危機四伏,是無力地被打倒宣告倒閉還是另謀新路走出屬于自己的市場?
雖然貴州現在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力大大上升,但仍存在這么一些人,他們耗盡所有資產置購了一套房屋,此時的他們已沒有更多的經濟能力購買那些奢華而絢麗的家居飾品,“價格合適”已經解決不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他們想尋求更為合適他們自己實際情況的家居賣場。當記者曾向一位市民詢問:“如果一個沙發超過5000元人民幣,你會考慮購買嗎?”,她的回答是這樣:“5000?我家的沙發才1000多!”,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就是貴州本土家居賣場的市場縫隙。本土家居小賣場在規模、建設、理念上遠遠不及如今的大賣場,但它們可避其鋒芒,開尋包含著大多數消費能力低的市場,走價廉物美的道路,以優質卻不奢華的商品,用周到而又貼心的服務為自己打造一片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