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家具行業陷入了低谷,家具市場一度疲軟。2009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成交量在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下,逐漸的放緩。這對處于房地產下游的家具業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對家居市場雖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如今"80后"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不降反升,加上"十二五"規劃中的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家具企業應樹立對市場的信心。
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之下,保障性住房帶來的家具需求,是一塊彌足珍貴的蛋糕。家居企業有必要針對這塊蛋糕在生產方向和產品研發上作針對性的調整。其次是,酒店家居市場需求量大大增加,也值得家具企業密切關注,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休閑度假酒店的需求也會有成倍的增長,我國酒店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這些新增的酒店,對家具都有著十分巨大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家具行業需要作出以下幾方面的努力才能走出低谷擺脫困境:
努力拓展渠道
家具企業要確立明確的方向,從自身資金實力、市場運作實力、管理能力及市場定位的實際出發,決定企業在渠道方面,是以直銷店為主,還是加盟賣場為主。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家具企業可以考慮涉足電子商務,推出針對網銷的產品。目前,全國倉儲式直銷賣場表現出很大的成本節約優勢,家具企業也不妨考慮進駐此類倉儲式直銷賣場。
市場低迷,企業開源無望,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寄希望于節流。那么,家居建材業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家電業的今天。如今,在互聯網時代生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成為消費的主力,這些人買家電時越來越采用這樣一種模式,下樓去附近的國美、蘇寧聽促銷員詳細推介、看好某種品牌某種型號的家電產品,然后上樓在網上登錄京東、卓越去下訂單。這種消費模式被稱為“國美+京東”模式,既可以對產品一目了然,也享受了價格上的優惠。正是看到了這個“漏洞”,遲遲未進軍電子商務的國美、蘇寧終于建立了庫巴網(微博)、蘇寧易購(微博)等網上商城,意欲把流失的顧客截住。但從目前來看,后發劣勢相當明顯。
創新營銷手段
在80后成為消費主力的當下市場,實創在套餐基礎上不斷創新,速裝、套餐節節升。在幾年前,消費者買家具還是一件一件地“淘”。而隨著部分家具品牌開始試水家具套餐,消費者只需要花費一萬多到幾萬元不等,即可買齊包括床、沙發、電視柜、餐桌、茶幾、衣柜等數十件常用家具。某品牌家具推出16800元買齊21件家具,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價格便宜,令不少消費者心動不已。
個性定制也層出不窮,甚至有把“木匠”請到家里定制家具,一年測量后另一邊就開始 把各項信息輸入電腦,隨后設計師開始著手設計,這樣高效、高質量地很好地滿足了現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家具行業新的生產經營模式,是國家863項目“木竹制品規模化定制敏捷制造技術”的成果之一。
品牌聯盟是深圳家具企業近期推出的新舉措,聯盟的企業在同行業中可以說都是競爭對手,現在卻聯起手來,共同商議如何走過這一關。這當然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通過這種聯盟深度合作的方式,將各大企業的力量聯合在一起,并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刺激消費、拉動市場。
企業自發組建聯盟將給家居業營銷創新帶來新的思路,對行業和消費者都有著實際的積極意義。:“聯盟里的企業產品有共性,都是家居裝修所需。同時又具有互補性。比如櫥柜和陶瓷,業主裝修訂了櫥柜之后一般就需預定瓷磚,之后是衛浴、地板和家具。這種聯盟各會員企業沒有利益沖突,只會互相帶動實現共贏。從某種程度上說,聯盟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購齊的優惠與便利。”
提升原創能力
家居行業發展到目前的規模,依靠產品模仿化生產、比拼價格戰進行市場競爭,已是舉步維艱。那么家居企業將如何轉型呢?陳寶光認為,家居行業的突破點在于設計,擁有大批高質量的家居設計人才進駐家居制造企業將是未來家居行業能否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
“勇于創新,設計出更多新產品,方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李宇鴻表示,個性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Ava Living中國將國際上先進的設計師評估體系引進中國,或許將對國內設計資源的整合、設計師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美國Sorcit設計公司設計總監Daivd Fannin則表示,如今在家居業界同質化的產品由于競爭已經被壓低了利潤,高附加值只能出現在好的創意和設計上。他建議中國家居企業要把眼光放長遠些,堅持持續的產品設計與創新,因為這才是整個行業的發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