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業外遷要慎重
近年來,內陸地區一直在為迎接東部沿海地區制造業轉移而做準備。四川、湖北等內陸省份也在大興土木,積極完善建設家具產業園區。
2006年成都市政府正式批準成府發文件建設成都家具產業園。總規劃占地9000畝的成都家具產業園,讓成都已經成為與廣東樂從、江蘇蠡口、河北香河齊名的中國四大家具產業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綜合實力僅次于廣東樂從。
2010年10月,坐落于湖北潛江的華中家具產業園正式破土動工。華中家具產業園是湖北省和潛江市“十二五”重點工程,總規劃面積10000余畝,規劃總投資100億元。
此外,中西部地方政府還為家具企業提供了包括土地、稅收、基礎設施、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還有物流貨運成本增加、廠房土地優勢等影響,有些企業主感覺頂不住,計劃或者正在向其他省份外遷。
廣東省家具產業向外遷移時機是否成熟?趙龍認為,珠三角家具產業轉移到華中地區道理上是可以的,但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轉型是系統性的,不是單一地做項目或者運動。”
廣東家具業在30年的發展中,雖然靠人口紅利,做代理或代工為主,處于“微笑曲線低端”,但卻積攢了許多“下優勢”——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展會平臺。建工廠容易,但是完善產業鏈很難。廣東省家具商會、廣東省家具產業研究院專家顧問陳水合教授說:“例如買一顆螺絲釘,你還要出去其他地方買,多不方便。”
當前廣東省家具企業的“軟肋”不是生產基地所處的位置,而是“微笑曲線”的“上優勢”即設計和品牌渠道。企業在外遷之前,廣東省家具行業需要從“微笑曲線”兩端進行轉型升級,目前我省在這些領域相對薄弱,至少需要20年的發展時間。
企業僅僅是指望降低成本,貪圖外部給予的一些“優惠”,而不是把企業做扎實就外遷,沒有“上優勢”,失去“下優勢”,到頭來可能會碰一鼻子灰,甚至被“折騰”得頭破血流。
企業在外遷時做一些基礎的規劃。例如了解自己的消費人群需求和渠道建設。家具消費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即滿足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奢侈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在外遷時,企業要確定自己要做哪種消費需求和思考采取哪一種渠道模式。渠道建設林林總總,包括低端的批發市場、加盟連鎖型店和直控直營。“要算一筆賬,我的長處在哪里?”周本泉說。
業內人士與專家警告說,國內市場要有一個培育期,在此期間,就看企業有沒有承受力讓你的品牌健康成長。如果沒有這種準備,那就是倉促上馬,失敗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