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作為傳統的中國家具類型,近些年普及很快,而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然而其中卻藏著不為人知的貓膩。
海南黃花梨光這個床就得幾百萬,就是越南黃花梨也得幾十萬了。一張床百十萬,一把椅子十幾萬。店家解釋,他們這兒也有平民貨,選擇余地還是很大的。紅花梨的是最便宜的,十來萬塊錢弄上一套,就是最普通的了。
隨后,幾位店主稱,紅木是很多種,像紅檀、黑檀、紫檀、綠檀。還有各種各樣的花梨和酸枝。酸枝產地不一樣,有南美的,有非洲的,還有黑酸枝、白酸枝等。花梨又分了很多種,最好的是緬甸花梨,越南花梨。
然而在這些紅木店里,除了店主的介紹,完全沒有其他任何能證明這種材質來源的東西。
通過在英雄山、興濟河以及北園等多個紅木商家的走訪,記者還發現現在價格相對便宜一點的所謂紅木家具,多數都會標稱是來自于非洲,尤其是一種名叫非洲黃花梨的木材非常流行。可是關于這種非洲黃花梨到底是不是屬于紅木,記者卻得到了兩種答復。有人說屬于,現在都用的這種花梨。也有人說不算,它只是范疇里的,不是國標里的紅木。
記者請教了山東省纖檢局紅木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一開始就給現在的紅木市場總結了一個字,那就是亂。
“市場上的紅木家具,首先是名稱上的標識不規范。存在著傍紅木名稱的現象。你像綠檀,紅檀,或者是黑紫檀,這些都是傍國家標準紅木。”在紅木檢測中心,工作人員還向幫辦展示了這些偽紅木的標本:“綠檀標準的中文名字應該叫維臘木,這個紅檀中文名稱應該叫鐵木豆,黑紫檀規范的名稱叫風車木,這幾例都不屬于國標紅木。”
至于市面上正流行的所謂非洲黃花梨等材質,它們的名字在國家標準上壓根就不存在。另外像越南黃花梨、緬甸黃花梨等特別標注國家名字的做法,同樣因為無法驗證而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從鑒定的角度來說,說木材的產地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產地通過現在的鑒定技術,鑒定不出來。
而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紅木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更可怕的是有些奸商可能會用其他廉價的木材冒充貴重的紅木,因為有些木材在外觀上和紅木非常相似。
“我手上拿的這兩塊木塊,這個是國標紅木的紅酸枝,左手上拿的這一塊是容易冒充紅酸枝的一種木材,這種木材叫鐵木豆,很紅酸枝在紋理上很相近,放在一起都很難區分。”不但這兩種木材不容易區分,工作人員還給記者展示了容易冒充條文烏木和檀香紫檀的樹種,這些木質在外觀上同樣可以以假亂真。但真貨假貨的價格差距非常巨大。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的時候,跟商家索要檢驗報告或者檢驗證書,這樣對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更有利一些。可現在國家沒有對于紅木產品的強制鑒定規定,市面上有檢驗報告的紅木家具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