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聲波是一種高質量的能,作用于人體后轉化為生物能,激活人體潛在能量的發揮;聲波可調節人的生物節律,組織細胞發生和諧的同步共振,使各個組織系統處于一種良好的運動狀態,如心率快慢、呼吸節奏、脈搏起伏、胃腸蠕動,甚至肌肉收縮舒張等;聲波對中樞和內分泌系統是一種良性刺激,促進神經內分泌系統分泌出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類等生命活性物質,從而達到緩解壓力、安神、解乏、鎮痛、降壓、調節心律、幫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經傳導速率、增強記憶力與注意力等不同的治療效果。音樂還可以活化腦細胞,起到兒童啟智的作用,刺激嬰兒的大腦思維能力,讓他們更聰明健康。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就提到了“五音療疾”的理論:真正的名醫不是在于下針和用藥,而是懂不懂“樂韻”,所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正是此理。究竟音律是否真的像藥物一樣有效力?“體感音樂療法”的治療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情緒出走。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改善人們的情緒,振奮人們的精神。同時有助于消除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對疾病的應激能力。”
人類感情中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感情,盡管都能通過音樂得以充分表達,但從醫療的角度來看,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能起到治療作用的。應該說,多數音樂對不同患者分別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這是不容懷疑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刺激性過強的,或使人產生惡性反應的音樂則不宜用于治療之中。例如那些矛盾沖突極為激烈的、時有突強音響出現的音樂,嘈吵、煩人、使人不安的音樂,表現手法過于古怪、荒誕的音樂,旋律性不強而又不美的音樂,旋律、和聲、節奏、音響都帶有刺激性的音樂,以及格調低下的音樂等等,都不宜作為治療之用。而那些旋律優美動聽、情緒歡快、充滿激情、對人具有良性感受、能產生有益聯想的音樂,則完全適用于治療之中。
體感音波減壓系統(M-5800)